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护理课堂小儿肌肉注射部位及定位方法
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,其次为臀中肌、臀小肌、股外侧肌及三角肌。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。
臀大肌注射定位
1、十字法
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,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,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,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。
2、连线法
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。
臀中肌、臀小肌注射定位
该处血管、神经分布较少,且脂肪组织较薄,目前使用日趋广泛,定位方法有两种:
1.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,在髂嵴、食指、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。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。
2.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。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。
股外侧肌注射定位
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: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,该处大血管、神经干很少通过,且部位较广,可供多次注射。
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
上臂外侧,肩峰下2~3横指处。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,只能做小剂量注射。
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护理课堂儿科肌肉注射护理注意事项
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。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、病儿不能口服药物,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。一般情况下,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,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。
1、对懂事的孩子,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,让孩子勇敢地接受,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,消除紧张害怕心理,减少不良反应。
2、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,务必做到准确无误。
3、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,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。如有无胸闷、气短、呼吸不畅、苍白、青紫或烦躁不安,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,立即采取相应措施。
4、肌注过程中,对婴幼儿要固定好,不让其挣扎乱动,以免弄断针头。
5、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,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。
6、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,不要作剧烈的跑动。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,走动不便,要严密观察。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。
7、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,可用热敷促其吸收。
附:小儿臀部肌肉注射抱卧姿势
(1)新生儿期一婴儿期:抱孩子的人竖直搂抱患儿,左胳膊固定孩子的头部及腰部,右胳膊固定孩子的屁股及腿部,使孩子的胸、腹部正面紧贴抱孩子的人的胸部。
(2)幼儿期一学龄前期:抱孩子的人横向搂抱孩子,左胳膊固定孩子的肩部及腰部,右胳膊固定孩子的屁股及双膝,使孩子的胸、腹部紧贴抱孩子人的大腿上。
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孩子打针的时候能够固定好,尽量减少孩子的痛苦。
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护理课堂小儿用药安全
来医院就诊的小儿,有相当部分此前在个人诊所或社区医疗点肌内注射过抗生素等药物。大部分家长认为肌内注射用药起效快,故一旦小儿有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呕吐等表现,便要求臀部肌内注射用药。在临床上常常看到因臀部注射药物而致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的情况,致使小儿哭闹不止,行走困难。
成年人及年龄较大儿童在用药时,能口服的便不用肌肉内注射,能肌内注射的不用静脉给药。但对婴幼儿不适用,尤其不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。这是因为:虽然臀部注射有一定的部位,但婴儿的臀部较小,肌肉相对少,一次注射至少约2毫升的药水,难以完全吸收。尚不能完全除外由于操作者的失误而扎偏了位置带来的不良后果,其发生率虽不高,但具体到每个家庭来说,就是百分之百了。据此,婴幼儿用药的顺序是:先口服,再静脉用药,最后是肌内注射。
近年来,由臀部多次注射药物引起的一种叫做“注射性臀肌孪缩症”的医源性疾病已被逐渐认识,这就是由于臀部多次注射药物后,使肌纤维变性而形成瘢痕造成的,以致髓关节出现特有的畸形,患儿走、跑、翘腿等出现功能障碍。因此,为预防这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,对注射部位要经常热敷、理疗,并做功能性锻炼,一旦得了这种病,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。